在 4/24(三)山姆與TBNLP的親子小講座中,
講了一些NLP的小概念,也體念到現場媽媽夥伴的辛苦。
我蠻相信,只要是父母,
絕大多數都是要給子女最好的愛。
只是有時真的不知道,
自己能給什麼是子女最適合的。
在講座中,山姆分享了幾個概念:
第一是「前題假設」。
山姆請參加伙伴從16條前題假設中選出自己有感覺的。
基本上有這幾條的話,會更好。
1. 地圖不是實際疆域。
2. 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。
3. 沒有失敗只有回饋。
4. 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。
5. 溝通是多管齊下的。
第二是「『先接納情緒』大於『處理事情』」
講道理人人都會,即便孩子當然也知道「道理」。
如果他的表現不好,多半都會在某個情緒之內,
需要他人看到聽到感覺到去認同,
因此,
要看到孩子的優點,要先看到他現在做不好的狀況時,他是在什麼情緒內,認同他的情緒,會更有機會讓他也看到自己的優點去放大,
有意識地感覺到自己的缺點去改善。
第三是「親和感」與「框中框」的概念,
面對孩子親人伴侶,
有時「親和感」反而是我們最容易缺乏的。
一方面是與對方的親和,因為太親近,所以忽視了。
另一方面,是與自己的親和。
因為太害怕太在意了,所以不知所措。
對方的想法感覺太讓我們在意害怕時,
很容易讓自己陷入一個緊張的情緒狀態。
請記得:
「安心創造安心,緊張帶來緊張」。
順便介紹如何讓自己進入較為平靜的小方法。
第四是「直接具體陳述問題與狀況」。
父母很常說的是「不要這個」、「不要那個」,
有趣的是,
很少說希望孩子「要做什麼」。
第五是「具體說出自己的感受」。
我們都常要求孩子,卻沒說出這個要求背後是基於自己的什麼感受。
第六是「開玩笑或模仿好玩的聲音來溝通」
有著磁性聲音的夥伴媽媽,試著重現與孩子開玩笑的情境,然後在山姆的引導下,再做個怪聲調的同樣內容陳述,
其他夥伴會明顯感覺到,後者開玩笑的意味大於前者,也更容易接受。
當上面的部分可以好好進行時,其實也會蠻容易看到親子彼此的優點而好好溝通的唷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