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highfive_identity  

 

我們在生活上,都需要很多不同的身分,來支援生活所需。

可能是父親、母親,

同時身為一個兒子、女兒;

可能是公司的主管老闆,

但回家後,管不了任何家中的一個人。

 

「身分」,會是一個「自我認同」。

有意無意間,我們似乎都需要一個身分。

這個身份的作用,是幫助自己,在與他人進行互動的時候,可以做出選擇:「我該做什麼?」

 

如果,你覺得自己是「慷慨海派的人」,你應該不會做出自己覺得小氣的行動。

如果,你覺得自己是「節約簡樸的人」,你或許總是計算此事可以省下多少錢。

身為「員工」,遇到責任問題時,第一時間想的是什麼?

身為「老闆」,遇到員工招呼時,第一時間想的又是什麼?

不同身份,讓我們有了不同的選擇。

沒有身分,人似乎不知道如何生活。

 

身份是「自我認同」的一種。

除了職業位階,還有團體歸屬、宗教信仰、學校組織、敵我陣營⋯⋯

很多時候,「身份」的作用是協助我們,讓別人更認識自己,讓自己對行動有所選擇。

但是誰停下來想想:

這個「身份」原本用以方便行事,有沒有可能,現在卻成為生命主軸呢?

而原本的初衷,現在又到了哪去呢?

 

「我」不再是「我」,只有那個「身份」才是,有點悲哀。

 

戰爭時,無可避免地將同是「人」的人們,簡單劃分成兩邊:同一國,與非我族群。

敵我雙方,都無所不用其極,教育著自己的人馬,對方不是人,不配活在這世界。

事實上,這些人也同樣是人子人女,可能也是人父人母,只是因為身份不同。

 

有點悲哀的是,這樣的區分不必戰爭,

生活裡面也是處處可見:宗教、學派、政治黨派⋯⋯都是排外的。

當「身份認同」成為社會流行病,

就會產生「藍vs綠」、「你是誰的學生」、「我是誰的人馬」⋯⋯之類的定義出現,

身份,從這時開始代替我們身為「人」的價值,

我們,開始自願放棄自我,成為「身份」的奴隸⋯⋯

arrow
arrow

    小山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