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聽到這則新聞「寶寶不只聽音也會讀唇學語」

,讓我情不自禁地與NLP連結上→

http://life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Rtn/2007Cti-Rtn-Content/0,4526,110107+112012011700711,00.html

baby  

大概內容如下:

研究發現,小寶寶不只透過聽覺,也會從閱讀唇語中,學習說話。

小嬰兒牙牙學語,從只會發出聲音,到說出有意義的字彙,中間會有好幾個階段。

一開始,他可能只會啊啊的亂叫,接著出現一些有發音變化、但是毫無意義的火星語,慢慢的,你可以聽到有規律的音節,漸漸的,他會發出媽媽或是dada之類重複的單音。

研究發現,小嬰兒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,會透過讀他人的唇語來學說話。研究指出,在孩子學說話的階段,每天花一定的時間,面對面的和他說話,是很重要的,這就是為什麼媽媽親自為寶寶讀故事書,會比只給他聽故事錄音帶好很多的原因。


 

NLP是模仿卓越人士的技術」

 

嬰幼兒的牙牙學語,有可能在經過幾個感官管道體驗之後,彙整成學習語言使用的「策略」:

 

  1.  首先是感覺「K」:可能在無意識中,體驗到某些感覺,利用「發聲」來表示當下的感覺
  2.  其次是聽覺+視覺「A+V」:聽到周圍家庭成員的交談(也許還有看到交談時的互動),並不知道其中交談語言的意義內涵,就有樣學樣的進行發聲的動作,也有可能發現這樣的動作會吸引家人的關注。各人有個經驗,是在大賣場發現有個可愛小女孩,坐在購物車中,只要有人經過她就會「喵」叫一聲;當你注意到她時,小女孩的動作會加大而且回應一個大大的笑容。也許「發聲」的最初作用與其他新生動物一樣,目的是引起親族的注意。
  3.  最後是視覺+感覺「V+K」:經過嘗試一些發生的過程中,發現某些發聲是有「意義」,且可以加強希望引起注意對象的注意關懷強度,這時候會用心觀察親族的身體動作,並回到自己的身體感覺該部位的動作運動,最終成功發音!!

 

回到我們日常生活,我們有時學習的策略不也是如此嗎?

 

以我個人太極拳格鬥的學習來說,大致上也是如此:

 

  1. 先體驗一下被「處理」的感覺(K)
  2. 看看老師的動作(V)
  3. 試著操作幾次,同時假想老師上身的感覺(K)

 


這樣的「身體學習」似乎有效率許多!! 

 

人類的身體運作真是奇妙!!


 

arrow
arrow

    小山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