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Show off your laugh

身為人類這種動物,我們只要扯上與另外一個人,就很難避免不去「溝通」。

阿德勒曾說:「所有的問題都來自人際關係。」

而解決人際關係,我們要倚靠的,就是「溝通」這個過程。

如果說,「溝通的目的」,在於「解決問題」;而「溝通的意義」,就在於「你所得到的反應」。

我們都希望自己想要表達的,能如實被對方所聽到且了解。

只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內心世界,在溝通進行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腳本情感,那是一些預錄的結論以及可能是糾結的、自相矛盾的自我期許,這些腳本通常是關於自我身份認同、觧離的、自憐的、自欺的、週而復始在腦內劇場上演的老電影。

如果我們靜下來,對自己或是他人的這種狀況去仔細觀察一下,就會發現其實我們誇大了這個投入性聚焦以及自我批判。

這是種自我組織隱喻 (ego-organizing metaphors) ,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,也都是可能讓生命乾涸的內在焚風。

couple-1278700_960_720

有一對老夫妻,結褵六十載,在妻子即將臨終時,丈夫淚眼盈匡地對妻子表達自己的愛:
「結婚這麼久以來,我遵守著我對你的承諾,將最好的都給你⋯⋯每天的麵包我都把麵包皮吃了,你就不用吃麵包皮了⋯⋯。」
妻子氣若游絲,嘴唇一張一合,像是有些話要說。
丈夫彎腰靠近妻子的嘴邊,只聽到:
「可是⋯⋯我一直都很想吃啊⋯⋯」

如果相汝以沫的夫妻,60年都不告訴自己的伴侶自己要什麼,這告訴我們什麼呢?

這表示這個妻子60年來都很「堅忍」地去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:「我一定要聽丈夫的⋯⋯我必須無條件要接受丈夫對我的好⋯⋯」

你想那位老婦人一樣,臨終之際才說出自己的「想要」嗎?

看看自己的生活,有多少時間我們在這樣的跨大解離化的身份隱喻中煎熬呢?

如果你碰到一些重複性的負面情緒時,可以在平靜下來時,試著問問自己下面的問題:

  1. 能不能覺知這個負面情緒的引發情境?
  2. 自己是不是在那當下沒法去感知自己的情緒?
  3. 自己是不是會在這個負面情緒中待很久出不來?
  4. 對於那個負面情緒所描述的故事情節,你相信嗎?
  5. 你有沒有嘗試著從那個描述的故事情節走出來,試著讓自己進入另一個視角和體驗中呢?

如果你可以聽到一個其他人的故事,而且你可以讓自己豐富你的生命,重新構建一個自我覺察、實現的故事,允許自己再次自動地笑出聲來,恭喜,你的內在沙漠已經開始滋潤而豐富了。

girl-2252145_960_720

在一些武術的練習中,在夥伴或山姆自己沒法做到一些事情時,山姆常會提醒自己與夥伴:「微笑,笑出聲來!」

「愉快地笑」可以讓自我封閉的大門打開,轉變成自動、有機地發生。這會讓個人體驗到一種解脫的快樂,過去壓抑自己的習慣、角色、規則,在笑出聲的瞬間,都會成為一個讓自己發笑的存在,進而讓這個人自己去打破這個規則,無論他的大腦知道或不知道。

笑的時候,我們可以體驗到像伸懶腰般的擴展,瓦解鬆動身心的障礙,允許改變進入,擴展我們的身心,是個美妙的存在啊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NLP 自我組織隱喻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山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