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統整與改觀  

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某些事物或行為的既定觀點。而「溝通」這回事,比較多的時候我們認為是對周圍的人事、團隊進行,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,若要人們的想法與我們都相同,是相對困難的。如果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原則立場上,改變自己的對外的看法,這樣,「溝通」工作或許也相形開始容易了起來。

在某些時刻,有些行為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,看著這些行為,往往就會產生心理上情緒上的反應。多數時候我們可以藉由理智將想要爆發的情緒壓抑下來,但是,總是有時候我們因生理或心理狀況不佳,難以在適合的時候控制下來。

倘若將該行為切換到不同的情境,或許也就可以對該行為產生改觀;有時則是在腦中賦予這個不能接受的行為另一個全新的意義,也可能會對這個行為發生改觀的結果。

N.L.P.基本假設中的「彈性就是影響力」意義在這裡更容易發揮效用!

有些時候,我們或許對於「喧鬧」這個行為不是很能接受;但假若想想,今天這個人是在PARTY的場合呢?抑或是我們在大腦中為這個人的「喧鬧」重新定義,或許她是很高興聽到了一個好消息,或許是接到許多年不見的朋友的來電,,這個「喧鬧」的厭惡性是不是就降低下來了?我們時時都可以藉由這樣的技巧,與大腦溝通對於某些人事物的觀點,進而找出適合自己使用的角度了。

事實上,「溝通」不僅僅是對外,同時我們也要對內溝通。

張惠妹一直都是我很喜歡的歌手,在她2009年化身為「阿密特」時,在專輯中放入了「分生」這首歌。

  阿密特  

這與N.L.P.有甚麼關係?

歌詞中提到:「一個我相信用心會被感覺,一個我大喊真心會被欺騙......

是的,這首歌的內容正是形容我們內在不同人格拉扯的狀態。

如果與自我的溝通管道可以成立,則可進行「六步改觀法」,與內在部分協調溝通,對於想要改變的行為或症狀進行釐清,進一步改變、建立新的行為。但更多時候,我們的內在有沒有這麼好搞,兩個不同部分的拉扯與衝突往往造成某種程度的消極或傷害。

榮格的心理學中,「人」都各自擁有著不同的「人格面具」,也就是說,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都存在著許多不同的面向,讓我們在不同的時刻扮演不同的角色。

在我們可選擇的時候,可以自由替換:當我們在工作時,本於職責我們是工作者;回到家時,或許可能是先生、妻子、情人、父親、母親,但同時也可能是朋友的傾聽者、協助者、同好;每一個角色之間的切換在大多數的時間是如此自然而妥切。

但,有時候我們內在的那幾個「我」,卻時而衝突,有時親近,要如何適時切換,成了我們自我溝通的一個大課題。但有時一個向東,一個向西,這樣的拉扯真的很令人不舒服,此時就像法院的調解委員會,我們或許需要給我們內在的這些部分進行一下「協調」動作,與各方「角頭」談判,來獲得自我心理生理的良適感。

有時,我喜歡保持彈性,有點像是烹調一個新菜餚或是調理出一杯新的雞尾酒,在我們面對自我或他人的內在部分衝突時,問問它們:想要的是甚麼?再將這些衝突以自己的方式融合調整,成為一個全新的資源。

你,你的內在有衝突的部分嗎?

arrow
arrow

    小山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