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的主題是「學習」,山姆我準備分享的題目是:
《樂享斜槓人生!淺說NLP 20 小時上手萬用學習法》。
主要有提到下列幾的重點:
-
做學問 vs 用工具:釐清學習目的。
-
應用 S.C.O.R.E.,讓你學更快
-
勇者啊,解開黃金20小時技能上手成就吧:NLP 三步驟槓桿學習法。
在這次的講座中,只針對「學會一個技能並能上手」,來定義這次的講座內容。
第一階段,
先提綱挈領告訴夥伴一件事情:你要的是「讓一個技能上手」?還是把這個技能「當學問研究」?
你注意的「學習目的」在哪,就會讓你得到你要的。
很多時候,我們在學習技能時常常卡住的點,是在過程中問「為什麼」?
這並沒有不好,這比較像是在探究一個形而學上的部分,如果要把這門技術當學問研究,諸如劍道、茶道⋯⋯將一個技能磨到發光,能映射出人生哲理的程度,那也是很棒的一件事。
只是,如果後面有更大的目標,而這項技能就只是工具。如同像你吃晚飯使用的食皿餐具,對你而言重要的是享受晚餐的美味,吸收食物的營養,還是去探究碗筷刀叉的由來呢?
在NLP很重要的第一項,是定義「你要的是什麼?」(outcome);而你要學習上手的技能,不過是方便你得到你所欲狀態的工具,僅此而已。如果你只把技能當作工具,而非學問,去感受一下,心理層次的困難評分,下降的機率真的真的會變大!
第二階段,
導入「限制性信念」的概念,配合 S.C.O.R.E. Model,讓夥伴大概了解一下,妨礙自己跨出上手第一步的內在模型是什麼。
在配合 SOAR 與 S.C.O.R.E. 兩個模組下,我們可以去探索發現許多「乏資狀態」(「缺乏資源狀態」, 我個人不喜歡用「問題」來形容「困境」,畢竟在前題假設中,我們要服膺的是「每個人都能活得完美無缺」的原則,沒有「問題」,只有暫時還沒發現資源的狀態,是不?)的地圖,並找到可以走出去的道路與資源,並示範了 Dancing S.C.O.R.E. ,提供夥伴回去可以堪用的工具。
第三階段,分享了黃金20小時NLP三步驟槓桿學習法。
大致區分為三步驟,11個小原則:
Step 1、拆解:
「愈小的事情愈好處理」,把你想學的技能中的各個環節、步驟、執行策略⋯⋯能拆分的,都拆成一部份一部份來進行。而中間有以下原則:
- 一次一種:貪多嚼不爛。
- 擇你所愛:從有興趣的部分開始,作出行動是做好的決定。
- 決定目標:這個技能是為了什麼目標的達成而存在的工具?階段達成基準是什麼?
- 切成更小塊:如果原始設定在感覺上還是太大,執行過程中都可以在切得更小一點,好讓自己可以吸收使用。
Step 2、準備:
為什麼不事先「準備」,而是先「拆解」呢?
當我們先去了解「技能」時,我們已經在理解這項技能的組成了,就只是單純理解「技能本身」就夠了,那會使頭腦熱機,更容易找到可以協助自己學習的內外資源與工具。
- 取得工具:書本、教育、各種形式的知識支援。
- 時間規劃:在固定時間從事該項技能的學習。
- 移除障礙:對自已宣誓!
- 建立回饋機制:給自己獎勵!
Step 3、練習:
最後,用身體的智慧有效率地去讓知識不成為謠言,而成為可以上手使用的,生命血肉的一部分。
- 計時練習:給自己一點壓力,人的專注力有限,因此找到自己可以專注的時間長度,來進行練習。
- 求多求快:能上手就可以,讓身體累績操作的感覺,比去精化每個步驟更加重要。
- 聯想延伸:問問自己,「想想過去的學習到手的技能中,有什麼也是這項技能共通的基礎?而未來哪些部分可以應用現在這個工具技能,去實現發展的可能呢?」
基本上大概是這些吧XD
預告一下,12月的活動資訊如下:
2018/12/07,
《療癒內在傷痕: 接受自己的第一步!IFS(Internal Family System) 內在家庭系統基礎應用。》
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一起來玩唷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