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生存策略  

 

與「內在的最佳狀態」相反的,就是退化到「生存策略」。生存策略是指,當我們的身體或心理生存受到威脅時,被激發出來的最深層程式的一部分,其他動物同樣有生存策略,這是為了生存而演化發展出來的內在本能。

所有的生物必定發展出某種形式的生存策略。 

主要的生存策略有:戰鬥 fight ( 攻擊attack ),逃離 flight (逃跑escape),僵住freeze (麻痹paralysis) 或放棄投降 surrender ( 服從sumit )。生存策略通常是深層的無意識的模式,建立在幼年的時候。我們構成了我們核心程式和機制的一部分,成為我們基礎後設程式的一種,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和人際關係。

這些基礎的策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有各種形式,像反抗、撤退或默許、需要退縮、試著變小或隱藏、空白、從感覺抽離、變得被動、誘惑他人、相信需要保侍住自己的消費底線等等。

在許多案例中,會出現超越身體的基本生存,延伸到「保護」的概念:保護我們的自我認同慼及個人的完整性,關鍵的信念和價值觀,我們所奉獻的重要角色及關係等等。

有趣的,「引起注意」和「避開危險」是一樣的,是一種「逃離」的形式。吸引特定的注意力,特別是重要的人的注意,也是確保生存的方式。

在所有行為中,最有效的是擁有某種可能範圍的生存策略,根據身處的情境做彈性的應用。

大部分生存策略的挑戰,與讓人們處在「最佳狀態區」不同的是,這些生存策略的源頭來自於「恐懼」;「恐懼」是一種原型的能量,會將人們拉離中心,造成無法穩定而陷入困境。人也會因此無法維持「處於當下」、「開放」與「覺知」的狀態;最後會失去連結,關閉和退縮。這也會造成人們的行為不適當,經常性地出現矛盾,最後甚至可能讓自身陷入某種危險。試著去保護某件事,卻同時可能會讓其他事陷入危險,這是很重要且基本的。

而生存策略被用來保護一個特定世界的心智模型或自我意識認同(理想我)的。

大部分的生存策略是設計來「保護已存在的」,和「避開危險的」。如此一來我們可知,「生存策略」不是設計成「生生不息」的結構;也就是說,「生存策略」本身無法促進轉化,成長或改變。當一個生存策略因為恐懼而過度應用,會開始限制一個人,讓這個人保持在習慣之中(慣性)。

「生存」和「繁榮成功」間,有顯著的不同。當面對改變或未知的疆域時,特別是目前的架構,可能打被破或遺失時,生存策略會自然地啟動。以這種方式,生存策略可以是一個互補或介入,去改革、喚醒以及生生不息改變。

顯然的,成長和改變涉及生存 (也就是繼續存在),但不能遺失在生存策略中,因為那是可能將我們往回拉的。當有意識上和覺察力的擴展時,這是唯一的可能。如此,很重要的是「定期檢視」,豐富與更新自己的生存策略,擴展我們的選擇,包含新的可能,像回到中心,接受,原諒,承認和流動。

     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NLP 生存策略 恐懼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山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